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系统。汉字是世界上来源最早的文字之一。下面小编为我们理了汉字的一些知识点,一块儿来看看吧:
历史上呈现过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7种首要字体,整体上说,汉字形体朝着简略易写的方向开展演化。
2.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,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很多表意符号来表明汉语的词或词素。汉字与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的联络,同一个汉字,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有不同的读音。
3.一般来说,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,只要少量汉字破例,如儿化中的“儿”就不代表一个完好的音节。
4.用汉字记载汉语不用像大多数拼音文字那样实施分词连写法,词与词之间无明显的空地。
笔画、偏旁、部首的联系: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。偏旁又名部件,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,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。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效果的偏旁,是字中各部的首字。
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。偏旁由笔画构成。部首也是偏旁,但偏旁并不满是部首,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。
汉字规范化:定量(数量)、定形(规范字形)、定音(规范读音)、定序(摆放次序)
区别规范字和异体字参阅的规范性文件: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、《简化字总表》、
规范字:首要是指1986年10月依据国务院指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头宣告的《简化字总表》所录入的简化字;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书署发布的《现在汉语通用字表》中录入的汉字。
不规范字:指在《简化字总表》中被简化的繁体字;1986年国家宣告废止的《第2次汉字简化计划(草案)》中的简化字;1955年筛选的异体字(其间1986年收入《简化字总表》中的11个类推简化字和1988年收入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中的15个字不作为筛选的异体字);1977年筛选的.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;社会上呈现的自造简化字及1965年筛选的旧字形。
把握简化字,学习《简化字总表》要注意:1.避免机械类推 2.辨明简化字的一般用法和特别用法 3.分辩简化字的细微不同 4.不随意生造简化字
1. 繁体字与简化字有不少是1对1的联系,但还有很多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应联系很杂乱,不能简略地还原为某一个繁体字形。
2. 有的是同一个简化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繁体字。这些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,不光字形不同,并且字义有别。
3. 有些现代简化字,历史上早已存在并且一直在运用,汉字简化时,因为同音而被用来替代笔画较多的字。它们之间仅仅声响相同,含义不同却很大。
旧字形调整为新字形方法:省简笔画,衔接笔画,延伸笔画,调整部位,改动单个笔画写法
增减笔画而错,错用偏旁、部件,受前后字影响而错,改动部件的方向、方位而错
《汉语拼音计划》由字母表、声母表、韵母表、腔调符号、隔音符号5部分构成。
几种常见的关于专有词汇汉语拼音拼写的规范性文件:《汉语拼音计划》、《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矩》、《我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》、《我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矩(汉语地名部分)》、《我国各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称号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表》、《中文书刊称号汉语拼音拼写法》
普通话异读词的语音不合:声母不同,韵母不同,腔调不同,声、韵、调不止一项不同
儿化注音: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,只需在本来的音节之后加上“r”即可。